阅读:0
听报道
7月底以來,中国A股市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反弹,上证指数已经升至一年半以来的新高,然而这仅仅是一轮新牛市的开始。新禧年之后,2001年6月上证指数触及历史高位2245点后开始了漫漫熊途,历经七年上证指数升至6124点,造就了中国股市的第二波大牛市。斗转星移,中国股市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七年,而对于拥有庞大市值的中国股市,笔者有理由相信并期待中国股市将会冲至万点巅峰。
有人认为,当前的中国股市基础和七年前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中国经济以每年平均10%的GDP增长速度前行。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仅为7.5%左右,并存在增长速度继续放缓的风险。诸君可知,早在“十二五”规划时,就已经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是7%。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由高速转向常规发展的时期。要充分认识到“增长速度放缓”并不是经济增长停滞或下行,所以对于经济降速不必大惊小怪。
我们来看,2005年中国GDP现价总量为18.3868万亿元;2013年中国GDP现价总量已经达到56.8845万亿元。也就是说在目前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基础上,哪怕年增长率达到5%,也远远超过当初年均10%的增长。2013年美国GDP平均增速仅为2.2%,而其经济总量为15.4265万亿美元,大概为中国的两倍。所以,对于经济增长放缓就会拖累股市的认识是错误的。
当然,经济总量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出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在关注数量性指标的同时,更应期待质量型和效益型指标的增长。诸君应该客观的认识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道路上,能否为大家带来何种收益。而不是盲目的批判,甚至躲避。
中国此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除城市化达到指标之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未达标。这切实的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在需求结构方面,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状况仍在持续;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局面更加严峻,产能过剩状况相当突出。在产业结构方面,工业部门产值比例长期居高不下,服务业产值增长仍旧无力。可见,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仍未走出原有轨道,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内外需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收入和利益分配结构失衡不仅使资源错配。中国现有的高增长是通过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来实现的,所以实现中国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迫在眉睫的。
中国当务之急是要优化需求结构,改变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过重的局面。要摆脱过度依赖于外需的增长循环,而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逐渐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从投资拉动型、出口拉动型转向消费拉动型。但是消费启动则面临收入、社会保障、房价等一系列瓶颈。
笔者在上述内容中已经讲到,解决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需要调整增长结构;调整增长结构首要的是优化需求结构;优化需求结构则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就必要增加居民收入。言归正传,如何有效且迅速的增加居民收入,才是我们所关注的。增加居民收入在经济术语上叫提高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其中包括:一是增加劳动收入。这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减少垄断、降低税赋、进一步对外开放;二是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即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存款利息;三是要加强社会保障、做好再分配。比如用国企分红支持社保、降低社保缴费率。
从上述可见,增加劳动收入已经面临瓶颈。工资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已经导致跨国制造企业外移至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加强社会保障,降低社保缴费率更不现实。总所周知,中国社保缴费乃全球最高,占到工资比例的28%,但是依旧入不敷出,且这种状况正日益严重。即使,增加一点劳动收入,降低一点社保支出,依旧无法拟补庞大的改革需求。那么,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则是唯一途径。而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提高存款利息是极其不现实的,只有拓宽居民投资渠道这一条路可走。
目前股票资产在中国家庭中占比非常低,中国家庭总资产的72%是房地产,股票(包括直接投资和通过基金间接投资)只占6%。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和繁荣资本市场对于国家和居民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让企业获得融资渠道,也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并会在股市赚钱效应后有效的传导至消费市场,最终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
股市若要持续走牛,需要充裕的资金来支持。目前,市场初步上涨后已经开始吸引场外闲置资金的关注。这些资金包括宽松货币下曾经厌恶风险情绪离场资金,更包括生产制造企业不愿扩大产能而闲置下来的资金,同时还包括一些甩掉房地产包袱的企业资金,以及垂涎中国高股息率的海外资本。
在2009年中国股市完全进入熊市之后,有大量的资金离开股票市场,并流向投资收益更高的房地产市场和民间信贷市场。现在随着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下滑和民间资本市场风险累积,这些资金正在试图离开,对于此类高风险偏好的资金,再度进入股市则是其唯一的选择。
虽然,央行仍维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着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然而,随着海外市场需求下滑及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些企业并不愿意扩大规模,甚至开始转让一些资产,以规避大环境带来的经营风险。这部分资金也需要找到合适的降落点以获得相应的利润。笔者就有数位东南沿海的企业家朋友,将这些资金投入股市并获利颇丰,远超过其经营企业的利润,这种赚钱效应正在扩散,并会导致愈来愈多的企业主参与进来。
对于海外资金,沪港通无疑是为这些资金打通了进入中国股市的通道。沪港通将把大陆和香港股市连为一体,造就全球第二大市值的股票市场,向全球投资者开放A股市场。就如高盛所讲的这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意味着“空前机遇”。高盛认为,A股将会很快加入全球指数,促使全球投资者改变对中国股市配置过低的状态。高盛指出,A股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利的更多机会。过去中国股市在将经济增长转换成股市回报方面表现不佳,主要是估值波动所造成,不过高盛认为未来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因为A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性和周期性的低点。另外,中国股市相对较高的股息率也是吸引力之一。高盛经济学家预计全球利率将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在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率的市场将会受到投资者追捧。A股目前股息率在2.9-4.2%之间,大大高于全球累计2.5%的水平。
从政策层面上来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让证券市场真正发挥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目前,企业融资过分倚重银行贷款,中小企业更是被民间信贷的高息压的喘不过气来。而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比重却极低。一方面是投资者找不到稳定和优良的投资项目,一方面是企业得不到低成本的发展资金。而搞活股票市场,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把社会资本吸引到股市中来,一方面可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真正形成一个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
当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无法有效的支持产业升级。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营中小企业等都是轻资产重知识部门,融资需求往往被银行拒之门外,而股市因改革迟缓加之常年熊市难以发挥正常融资功能。所以,通过证券市场自身改革,以及繁荣资本市场等手段令中小企业能够上市融资,进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也是当务之急。
当然,中国股市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新华社社评就曾列举了一些问题,比如:举步维艰的新股发行;进退两难的注册制;“欲说还羞”的强制分红;迟迟不来的“养老金入市”;难以把握的投资者保护之度。其实,中国股市所面临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但这些问题,并不能阻止中国股市带病上路,也并非是牛市的绊蹄索。习近平也曾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中国股市改革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停滞不前。中国股市改革应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排头兵,而在改革风险充分释放后,也应该优先享受到改革红利。
笔者坚信,中国股市的新一轮牛市已经走在路上,不远的日子我们将一起为中国股市越过万点而大声欢呼!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